勿言艰难,毛主席延安岁月,衣衫褴褛,心志弥坚

延安 更新于:2025-07-17 05:55
  • 27442998
    不要再说自己难了,谁能有毛主席难?毛主席回忆延安时期时曾这样说:“我们几乎弄到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冬天没有被子盖……困难真是大极了!”

    1942年的延安,日子过得特别苦,那会儿边区没钱、人又多,连基本的吃穿用度都凑不齐,毛主席说战士们没鞋穿,工作人员冬天没被子盖。可您知道吗?这种绝境下逼出来的生存智慧,愣是让一群“泥腿子”在黄土坡上蹚出了一条活路。就说那纺线吧,堂堂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愣是放下钢笔拿起纺车,在窑洞里跟战士们比赛谁纺得又快又好。任弼时更绝,手指磨出泡了还在琢磨怎么让纺车转得更顺溜,最后居然被评上“纺线能手”,您敢信?这些平日里运筹帷幄的大人物,这会儿全成了“手艺人”。

    最绝的是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那档子事。那地方原先就是片烂泥滩,野兽比人多,蚊虫能把人抬走。旅长王震带着队伍去开荒,没住处就睡草棚,没工具就用树枝当锄头。有个小战士偷偷跟炊事员嘀咕:“这哪儿是种地啊,分明是跟阎王爷抢口粮!”可就这么着,他们楞是把荒地变成了米粮仓。到了秋天,漫山遍野的谷子黄澄澄的,连毛主席都感叹:“这哪里是南泥湾,分明是陕北的好江南!”

    您以为光靠种地就能熬过去?错了!那会儿边区的盐比金子还贵,国民党封锁得死死的。怎么办?老百姓想出个土办法——用尿煮碱当盐使。有个老大娘偷偷跟八路军战士说:“娃啊,这法子虽然臊得慌,但能救命啊!”后来边区政府组织运盐队,成千上万的老百姓赶着毛驴,顶着烈日穿越封锁线,硬是把盐巴运回了根据地。您猜怎么着?这些毛驴队后来还成了情报传递的秘密通道!

    不过最让人揪心的,还是那些孩子。冬天窑洞冷得像冰窖,孩子们没棉衣穿,就把稻草塞进破布里当棉袄。有个小姑娘冻得直打哆嗦,却把仅有的一条破棉被让给伤员,自己裹着玉米叶睡觉。边区小学的老师实在看不下去,带着学生们上山挖野菜,把榆树皮磨成粉掺在粥里。就这么艰苦的环境,孩子们照样在煤油灯下读书写字,您说这得多大的毅力?

    可有些人就是不长记性。1941年,边区政府为了筹粮,多征了些公粮,结果惹得老百姓背地里骂娘。有个老农在地里干活时嘟囔:“这雷公咋不劈了毛泽东?”这话传到毛主席耳朵里,他非但没生气,反而带着警卫员去老乡家赔不是。回来就召开会议,狠狠批评了那些只知道伸手要粮的干部:“咱们不能光盯着老百姓的米缸,得想办法让他们的米缸满起来!”这才有了后来的“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

    您瞧,这就是延安!缺衣少食的日子里,有人在纺车前磨破了手指,有人在盐碱滩上晒脱了皮,有人在窑洞里用草纸写战报。可就是这群连鞋都穿不上的人,愣是用小米加步枪,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用纺车和锄头,撑起了民族的脊梁。那些在苦难中迸发的智慧与坚韧,那些在绝境中绽放的人性光辉,才是延安留给我们最珍贵的财富。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