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老组织】弥勒市开展延安精神“进农村”活动

延安 更新于:2025-10-10 12:43
  • 海若布刀亥





    为让延安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弘扬延安精神,凝聚乡村振兴力量,近日,弥勒市延安精神研究会携手弥勒市沐秋阁诗友会,走进西三镇法依哨村,开展了一场以“诗韵传情弘文脉 薪火相承续红魂”为主题的诗词分享活动暨延安精神“进农村”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部分旅居弥勒的“新弥勒人”观看并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彝族阿细同胞聚居的西三镇,素有红河州“北大门”之称,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云南省工委开展武装斗争最早的地方之一。在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红土地上,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投身波澜壮阔的革命武装斗争,用热血与生命书写了永不磨灭的壮丽华章,绘就了一幅绚丽的红色画卷。不仅如此,这里还是彝族歌舞“阿细跳月”的故乡、阿细创世史诗《阿细先基》的兴盛之地,独特的民族文化熠熠生辉。



    活动伊始,弥勒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段定华在开场致辞中深刻阐述了延安精神的内涵。他指出,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这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凝聚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宣讲员、沐秋阁诗友会会长毕惠分享了读书笔记《红孩儿》。她将时光带回1944年的滇西高原,怒江的浪涛裹挟着硝烟,在崇山峻岭间翻涌。在这片被血色浸染的土地上,一场关乎民族存亡的惨烈战役——松山战役正在激烈进行,中国军人的热血与意志被推向极限。在这场战役中,一支由少年组成的部队——“娃娃师”,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国重任,以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悲壮战歌。毕惠感慨道,在和平年代,我们或许无需像他们那样奔赴战场,但依然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和延安精神,传承和发扬家国大义,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梁刚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歌,并表示将用延安精神指导自己的创作,用优秀的文学作品体现“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创作初心。他希望通过文艺作品传递正能量,让延安精神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活动中,会员们还带来了诗朗诵、器乐演奏、歌舞等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西三镇本土艺术家也为大家献上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展现了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活动在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中圆满结束,激昂的旋律回荡在法依哨村的上空,激励着每一个人传承延安精神,勇担时代使命。


    此次活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延安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相信在延安精神的指引下,弥勒市的乡村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END




    图文:梁刚(弥勒市延安精神研究会)

    编辑:白彦东

    审阅:王 瑜

    终审:李姗珊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